存档恢复与互联网考古,2025年10月对这篇06年初的博文进行恢复,文中链接大多已失效,变通访问方式见文尾附注。
在写完上篇日志“等”【1】后大约7小时,BlogBus就放出了主题摄影之【N城漫游记】【2】,还是心太急,呵呵。横戈的日志【3】上说:页面是阿Sam、蛊【4】、panwh【5】做的,还不算落伍,几个人都听说过。
总在想,blog类似于个人的报纸、杂志,按照车东的说法:“blog毕竟只是一些碎片”【6】,于是车东转去搞wiki。但我觉得Blog相对于wiki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价值,即“个性和独立”,wiki的共同写作则变成了“集体和共识”的概念,如果搞一个人的wiki,不论对作者还是读者,可能会有些索然无味。要弥补Blog信息碎片化的不足,主题活动会是把这些片断连缀在一起的好方法。
bus的这次主题摄影活动,也许就是这样的一钟实践吧。活动采取的方式是用电子邮件提交给bus,特定的几个人统一进行筛选和编辑,按照“编辑”的“想法”挑出优秀的作品,重新排版发布。这种做法作品的质量、展示方式的统一得到了保证,但每个blogger的个性、交流的深度却受到了限制。
统一的展示页面【7】做得还是很不错的。通过定制的模版,把一个blog空间改装成一个主题站点,也是Blog的另类应用吧。通过模版的设计,可以把一个blog装扮成一个主题站点,或者变成一个留言板。(西瓜皮【8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,如果都是自己写的,该算是很棒了)但这样的编辑毕竟需要耗费精力,难免会有一些小错误,而且活动的持续进行需要专人维护,一方面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,同时也扼杀了每个摄影blogger用自己的个性方式展示作品的渴望。
也许会有更简单、更有效的主题活动方式。比如插画爱好者blogger主题活动的专门网站Illustation Friday【9】,页面很简单,每周一个主题,只需要提供包含主题插画的网志链接。维护起来很简单,展示方式完全由插画者自己完成。低维护成本使得活动可以每周搞、而不同风格、不同水平的blogger都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交流对象。
举一反三,涂鸦、摄影、短文等等都可以搞主题活动。而主题活动的页面必须的只有三项:一小段关于当前活动的描述(也许只需要几个字),一串链接地址,以及一个提交链接的输入区。适当的可以添加以往活动的列表,编辑推荐的链接地址等等。简单,而效果也许会更好。


此外,【N城漫游记】还让我想起Netlag【10】,一个用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摄像头剪辑、配乐而成的小作品。开始有些奇怪,为什么会像体育场玩人浪一样,从右向左闪烁。等镜头拉近,恍然大悟——原来是昼夜变换。在摄像头的选择上,欧洲大城市多是道路画面,北美大多是城市全景,而南美大多是海滩,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个作品。相对来说,【N城漫游记】大概可以算是Netlag的“城市公交静态版”了。
附注:失效链接的访问方式
【1】等:存档恢复
【2】主题摄影之【N城漫游记】:web.archive.org 2006年2月25日存档
【3】横戈的日志:web.archive.org 2006年8月9日存档
【4】蛊:web.archive.org 2016年7月29日存档
【5】panwh:web.archive.org 2006年1月16日 存档
【6】blog毕竟只是一些碎片:文中唯一仍可以访问且内容未变的链接
【7】展示页面:web.archive.org 2015年9月21日存档
【8】西瓜皮:web.archive.org 2006年6月21日存档
【9】Illustation Friday:web.archive.org 2006年1月31日存档,原链接仍可访问但网站已大改版
【10】Netlag:https://pleix.net/NETLAG,网站改版,链接地址稍有变化
发表回复